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航班来华新规
根据中国驻外使领馆最新通知,不晩于11月8日起,自各国搭乘航班来华的中、外籍乘客,应于登机前48小时内(此前为72小时)在当地正规检测机构完成核酸和血清 IgM抗体各一次采样,双项检测均呈阴性方可登机。中转来华人员需在中转地进行二次检测。
一时间,一些海外同胞纷纷大倒苦水,“回家之路更难了”、“中转之路堵死了”……
这些吐槽不无道理。今年以来,为降低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紧外国人来华签证、严格落实远端防控措施、对入境人员釆取闭环管理、大幅压减来华商业航班、加大对口岸疫情排查力度、及时发布各类出行提醒等。在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和海外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迎来了防疫胜利,守住了疫情防控大局。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外中国公民数量众多、遍布全球,在各国出入境政策严格管控、国际航线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回国之路格外艰辛。
疫情是场大考,考验的是我们抗击病毒的决心和意志,更考验的是我们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能力和智慧。笔者认为,在总结近半年多外防输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推出“加强版”远端防控政策,抬高入境门槛,系充分考量后的慎重决策,实非所愿但确有必要。
首先,从疫情形势看,北半球进入新冠病毒易传播的秋冬季节,多国疫情呈现持续蔓延、强势反扑态势。与此对照,中国是主要国家中疫情控制最好的,个别地区新增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也基本都在可控范围。正因为此,中国经济才得以率先恢复,“100-1=0”,疫情控制不好,其他都是空谈。一旦疫情反弹,难得的大好形势可能前功尽弃。
据统计,10月境外输入病例较9月又有了大幅上涨。拿近些天举例,10月28日24例,10月29日24例,10月30日27例,11月1日21例,11月2日44例,11月5日30例。不难看出,外防输入是当前中国抗疫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在这一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远端检测措施,杜绝麻痹思想、松懈心态等“防疫疲劳症”,坚决把输入病例降下来,巩固当前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维护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其次,从科学依据看,核酸检测的优势在于尽早发现感染者,但并没有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可以保证百分之百准确,且不同国家检测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在一定潜伏期过后人体才会产生IgM,因此IgM血清抗体检测配合核酸检测可大大提高筛查准确率。缩短登机前检测的采样时间、增加中转地二次检测等措施均是对长途旅行交叉感染风险防控的必要手段。这是对旅行者健康负责,也是对大家健康负责!
此外,更重要的是,笔者相信,相关举措应该是中国政府针对当前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形势下一项临时性措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项过渡性安排,从中传递出的信息其实非常明确,就是咬紧牙关,努力熬过,挺过这个严峻的冬天。让我们来之不易的防控大局更加稳固一些,扎实一些,也为我们疫苗研发使用多争取时间,为全社会的常态化防控工作积蓄更多的能量。一旦形势好转,有关举措将会动态回调。
当前,境外疫情输入是我们最大的风险点。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大局,为了守住海内外同胞共同的美好家园,我们必须尽一切最大努力,堵住任何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风险点,排査出一切可能的隐患。武汉封城、全国按下暂停键、全国中小学生居家学习……2020年十几亿国人付出的集体努力历历在目。抗击疫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都至关重要。如果无视境外疫情输入的巨大风险,放松严把国门关的思想警惕,任由境外病毒肆意冲击国门,那么难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后果不堪设想。
“隔离的不是同胞,而是病毒”。海外同胞为支持祖国抗疫做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在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海外同胞处境艰难的情况下,全中国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海外同胞的关心关爱,支持他们就地抗疫,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中国驻外使领馆应积极开展对外工作,为急需回国的海外同胞在当地进行相关检测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最大便利。也希望海外同胞对国家的外防输入相关政策规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尤其要注意不被境外反华敌对势力的蓄意挑唆和一些不良自媒体的恶意解读带偏节奏,限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怪圈。
又一个疫情的严冬悄然来临,国内疫情防控战线上全体人员已然进入临战状态,严阵以待。张文宏教授曾说过:“冬将近,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让我们再聚共识,再鼓斗志,再添干劲,全力以赴抗击疫情,齐心协力守住家园。当世界彻底战胜病毒时,海外同胞回国之路定将更加顺畅便捷,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 上一条:提醒中国公民关注英国政府提高恐袭风险等级
- 下一条:澳洲计划对中国部分省份开放国境